墨水厂家
免费服务热线

Free service

hotline

010-00000000
墨水厂家
热门搜索:
行业资讯
当前位置:首页 > 行业资讯

他用青春作答走向深蓝的征程有多远

发布时间:2021-01-20 17:58:32 阅读: 来源:墨水厂家

­  新华社宁波5月4日电 题:他用青春作答:走向深蓝的征程有多远——记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副支队长潘志强

­  刘亚讯、方立华、吴登峰

­  他八下大洋、六赴亚丁湾,执行和谐使命、环球航行等重大任务20多次;他年均出海超过150多天,总航程30多万海里,航迹遍布五大洲、三大洋;他创下了海军舰艇编队航程最远、出行海域最广、单批次任务时间最长、到访国家最多等海军纪录……他就是海军某作战支援舰支队副支队长潘志强。35年来,潘志强用青春和热血在大洋上书写了壮阔的人生,见证了海军作战支援力量由小到大、由单一到多元、由近海走向大洋的铿锵步伐。

­  大洋上砺练成长

­  2015年4月,海军152编队开始执行第20批护航和环球访问任务,潘志强在千岛湖舰上担任保障指挥所指挥员。

­  环球访问第一站是苏丹,苏丹港水浅而狭窄,两万吨的千岛湖舰在港内掉个头都很困难。

­  结束访问离港时,苏丹港的拖船操作出现失误,庞大的千岛湖舰向着防波堤直冲过去,40摄氏度的高温下,人们惊出一身冷汗。

­  潘志强临危不乱,站在驾驶室最前端沉着下令:“舰艇把住航向。”随后,一连串下了5个舵令,指挥千岛湖舰安全驶出苏丹港。

­  从军以来,潘志强一直在一线摸爬滚打。一名基层干部吃过的苦,几乎他都吃过;一名舰艇指挥员经历的危险,几乎他都经历过。

­  一次,潘志强带队在某海域执行岛礁测量任务期间遇上热带风暴。大风浪让他呕吐不止,但为了获得宝贵数据,潘志强持续数十天战风斗浪,指挥测量作业。

­  在测量某礁盘附近海域时,为了使数据更精确,潘志强驾驶小艇进行测量。突然一个海浪把小艇艇艏掀起,撞在礁盘上,他受伤吐血仍坚持到测量完最后一组数据,获得了宝贵的岛礁海图资料。

­  百炼成钢。正是这,锤炼出他处变不惊的过人胆识和过硬的军事本领。用潘志强的话说,庭院里跑不出千里马,优秀的舰艇指挥员就要在大洋上砺练成长。

­  走向大洋的“排头兵”

­  潘志强特别喜欢研究海图资料。环球航行期间,不少国家、海域是中国海军首次到访,他带着航海保障部门,认真研究相关海域、港口的水文气象资料,并详细记录整理。

­  “我们这一代人可以说是海军转型建设、走向大洋的‘排头兵’,现在多辛苦一点,后面的人就会轻松一点。”潘志强告诉记者,随着国家战略利益的不断拓展,人民海军走向大洋、走向世界步伐加快,对于中国海军而言,世界上的“陌生海域”必然会越来越少。

­  学习能力就是战斗力。在潘志强眼里,战场上的对抗,说到底是知识智能的较量。

­  2003年,潘志强受命担任千岛湖舰舰长。千岛湖舰是国产新型综合补给舰首舰,操作方法、装备性能、规章制度均无从借鉴。

­  潘志强带着官兵逐个系统学,挨个部件过,实现了当年接装当年形成战斗力,编写的操作规则和装备保养使用方法至今仍在海军同型舰中推广。

­  远洋补给能力是大国海军战斗力的重要指标。经过系统的学习,潘志强成为新一代远洋“粮草官”。

­  2005年,海军舰艇部队油料装备检验性演习在某海域举行,海上补给战紧张上演。波涛翻滚的大海上,两艘护卫舰、一艘驱逐舰和一架直升机在千岛湖舰周围迅速占领补给阵位。

­  发射引缆、海上架索、放出软管……一个个口令在潘志强的指挥下发出,“战争血液”从人造“血管”汩汩输出。当受补舰艇和直升机缓缓离开,千岛湖舰的官兵沸腾了。这是海军首次实现舰艇航行中“两横一纵一垂直”、四向立体高难度综合性补给,标志着中国海军具备了一流的补给能力。

­  航迹诠释使命担当

­  熟悉潘志强的人都说,他是一个不会叹气的人。潘志强笑着说:“作为一个农村走出来的苦孩子,现在这点困难在我看来没什么克服不了的。”

­  他喜欢跑步,常常在甲板上一跑就是一个多小时,时间长了就成了官兵眼中一道一成不变的风景。

­  在去年的护航和环球航行任务中,一直坚持的他第一次感到有些力不从心,毕竟长时间海上生活对身体机能的消耗非常大。但潘志强没有停下脚步,他深知,大洋上的恶劣环境对人的意志和身体都是严峻考验, 作为一名指挥员,他不仅要锻炼身体,更要为全体舰员立起一个坚强的坐标。

­  跑不动了,就边跑边走。官兵们每天仍然能看到他坚强的身影。

­  坚强源于心中的使命。潘志强常说,干事业没有使命感,放到哪个岗位都不会有多大成绩。

­  “作为人民海军走向深蓝的第一代官兵,我们在装备、人员素质、经验方面都存在不足,面临的难题也会多点,克服困难、趟出路子、走向大洋就是我们这一代官兵的使命。”潘志强说。

焦作人民医院

南阳白癜风专科医院

金华市中心医院专家